成功会使人骄傲。如果你骄傲自大,你就会停止学习。不学习,人就停止了进步
据考两者都是出身少典氏部落,生活在甘肃省东部。
《国语·晋语》:“昔少典氏娶于有蠕氏,生黄帝、炎帝。”即“……炎、黄二帝氏族均从少典氏族分出”。《史记·五帝本纪》:“轩辕之时,神农氏势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 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 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伐神农氏,是为黄帝。”《五帝本纪》中所說及的軒轅、黃帝是同一個人或氏族部落,同樣,神農氏、炎帝有的學者也認為是同一個人或氏族部落。从“轩辕之时,神农氏势衰”等语可以看出,黃帝氏族和炎帝氏族從少典氏族派生出來,並非是同時的,而是在時間上有先後的不同。炎帝在前黃帝在後。
《易·系辞(下)》:“神农氏作,断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白虎通义》:“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得,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庄子·盗跖》:“神农之世……民知其母,不知其父”。《商君书·画策》:“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故黄帝作为君臣上下之义,父子兄弟之礼……”據傳說及社會發展分析,炎黃時代起於進入耜耕农业阶段,止於初期的禮制。
《国语·晋语》称:“炎帝以姜水成”。《帝王世纪》等文献, 也有相似的记载。姜水的地望,据《水经注·渭水》:“岐水又东,径姜氏城南,为姜水。”因此,炎帝氏族部落的主要活动地区应是渭水流域。据《史记·五帝本纪》的《集解》,引皇甫谧曰:“黄帝受国于有熊。”即黄帝为有熊国君。有熊,一般认为即今河南新郑。新郑居中原的中央,所以黄帝氏族部落应以中原地区为其主要活动地区。由此可见,炎黄时代的主要活动地区是渭水流域和中原地区。在这地域内, 目前田野考古发现最早的耜耕农业,是距今约七八千年的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和老官台文化;据目前的考古资料,山西襄汾陶寺的河南龙山文化早期遗址,从现已发掘的近千座墓葬中,能明显地反映出有了一定的礼制。这时的礼制,似乎不像是开始出现,应再向上推至仰韶文化晚期。有较多的考古学者、历史学者认为,陶寺遗址的时代是属传说时代的尧时期。尧之前,为黄帝时期,相当于考古学上的仰韶文化晚期,距今约五千年左右。这样,炎黄时代是从距今七、八千年左右至五千年左右,经历了约有三千年之久。
炎黄两个氏族部落,也就是古史传说中所称的华夏集团。他们长期在渭河流域、中原地区经营、繁殖、发明、创造,这些成就,必然对其周围地区发生影响。《史记·五帝本纪·赞》:“余尝西至空峒(即今甘肃镇原县境内),北过涿鹿(即今河北怀来县或涿鹿县), 东渐于海,南浮江(即长江)、淮(即淮河)矣,至,长老皆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这也反映了黄帝氏族部落的活动范围,是以中原为中心, 向四方扩展。
炎帝更具体地说是南方的江汉民族(即苗蛮集团)。《山海经·海内经》说:“炎帝之妻, 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 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壤, 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关于炎帝的世系,《山海经》与《礼己·祭法》、《左传》相一致的是,都说共工生后土。相异的是,《大戴礼记·帝系》和《史记·楚世家》都说,祝融出于帝颛顼。不论怎样,祝融与长江中游的苗蛮集团有关,当无疑问。关于祝融的世系关系,说他属炎帝一支的传说记载出现的时间较早,可能性较大一些。若此推测不误,那末,祝融到了南方之后,成为南方氏族部落的领导者,他的后裔仍是其领导地位的继承者。祝融“可以说成了南方集团的象征”。祝融的始祖是炎帝,炎帝的声望高,影响大,就以炎帝作为南方集团的人文始祖,是完全可能的。
這是我找到的資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5 17:01:01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