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业界新闻 | 小组 | 威客 | 人才 | 下载频道 | 博客 | 代码贴 | 在线编程 | 编程论坛
欢迎加入我们,一同切磋技术
用户名:   
 
密 码:  
共有 584 人关注过本帖
标题:掌故大本营:谁知道民间有多少风趣的掌故
只看楼主 加入收藏
live41
Rank: 10Rank: 10Rank: 10
等 级:贵宾
威 望:67
帖 子:12442
专家分:0
注 册:2004-7-22
结帖率:66.67%
收藏
 问题点数:0 回复次数:14 
掌故大本营:谁知道民间有多少风趣的掌故

曾经阅读过几本掌故书,一些有趣的民间掌故既奇又妙,令人过目不忘,且此搜罗几个搏大家一乐,有此雅兴的大虾们不妨信手再拈来几个,好让本贴“蓬荜生辉”。

杜撰

某中学老师问学生:“杜撰”为何意?一学生答:“杜撰”乃姓杜的人写的文章。一时引得满堂大笑。老师却正色道:同学们不要笑,他虽望文生义却答得对,你们且听我一一道来……
原来,“杜”字真的是指北宋一诗人杜默,其人吟诗作文反对循规蹈矩,故此屡拭不第。有一次,好友石介和欧阳修为再次名落孙山的杜默设宴告别,席间诗酒唱和,杜默在答谢诗中写道:
一片灵台挂明月,万丈词焰飞长虹;乞取一杓凤池水,活取久旱泥蟠龙。
诗句豪放,一片夸奖师友之心可见。然邻座一考生却说此诗后两句重复了一个“取”字,犯诗家忌讳,应改。但杜默不接受,他说那是死守金科玉律,而诗贵在意境,决不能以词害意。
后来,人们无视典故的真实涵意,把写得不好的或证据不充分的文章一律称为“杜撰”,也就是胡编乱造的意思。

斧正

《庄子•徐无鬼》里记载这样一个故事——
战国时期,有个楚国人在家里用石灰刷墙,突然一小块白灰掉下来,沾在鼻子上,奇怪的是不管他怎么抠都抠不下来。这人出门时人人都笑话他,他自己也感觉别扭,于是他便想找人帮他弄掉这个小污点。当时有一位很有本领的石匠看了他的鼻子后,对他说:你给我站稳,千万别动。他很听话地直直站住了,只见那石匠慢慢举起手中的斧头,“嗖”的一声,斧头从鼻尖上掠过,等他明白过来,摸摸鼻子,那块小石灰不见了,站在一旁看热闹的人都吓呆了。
后来,文人们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斧正”一词,就是说自己的文章有一些毛病,请别人帮忙改正,并希望对方像那位石匠一样,具有斧子削白灰的本领,除去文中的疵点。

解手

这是一句口语,也就是“方便”的意思,想必人人皆知,但这口语的来历却未必有几人知晓。
相传明太祖之前,战乱使南方的百姓纷纷逃往当时较安稳的山西,致使江南劳力缺乏而山西人满为患。明太祖登基后,为尽快恢复南方的生产,下令把这些移民强行押送回南方。因考虑到路程遥远怕中途移民开溜,押送者便用一根绳子将移民的手捆住,挽一个结,一个连一个地鱼贯而行。但中途人人需要方便呀,移民们只好请求押送者把捆住手的绳解开,待“方便”之后再捆上。于是,“解手”成了移民们“方便”的同义语。
由于这次移民时间之长,人员之众,这个词使用的人数之多,所以就渐渐成了专用口语而流传下来了。

孔方兄

凡读过书的人都知道,“孔方兄”代指的就是“钱”,古代的铜钱中间都有一个方孔,那么阁下是否明白,为什么称“钱”为“孔方兄”而不称“孔方弟”或“孔方叔”呢?
据说宋朝大诗人黄庭坚因得罪了朝庭被降职,他的亲友们便渐渐与他疏远起来,他很伤心,遂写了一首诗,诗中有这样两句:
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诗意是我被降职后,只有笔墨相随(“管城子”是笔的别称),只有笔墨无庸俗相,不像有些人都不愿和我来往了;而钱,更与我绝交了。
由于此诗的广泛流传,“孔方兄”就这样成了“钱”的代名词。

两口子

“两口子”是夫妻二人的合称,习惯性用语,诸位不言自明,可“两口子”的真实来历并不简单呵——
清乾隆年间,山东省出了一个才子叫张继贤,当地财主少爷石马仓的妻子曹素箴对张的才学与为人十分敬佩,两人一见钟情来往频繁。不料石马仓因病猝死,石家便扬言是曹素箴和张继贤合谋陷害,一纸告到官府,官府竟也不问青红皂白刑讯逼供,将其打入死牢押送京城。幸亏乾隆偶然查阅到此案有些不实,传二人后又发觉张不像奸夫曹也不像恶妇,遂起同情心,亲批将张发配到卧虎口,将曹发配到黑风口。这两个“口”均在山东微山湖地区,相隔不远,可见乾隆一番良苦用心。
张与曹到发配地后仍心心相连,互相挂念,三天两头抽空见面,不是今天他去黑风口,就是明天她来卧虎口,俩人的事被当地传为佳话,老百姓都羡慕地称他俩为“两口子”。从此,“两口子”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东西

不仅食品可以称为“东西”,玩具可以称为“东西”,就连一切看得见的或摸得着的物品,都可以称为“东西”。那么,为什么可以这样称呼呢?
据历史记载:一天,宋代大学问家朱熹在街上遇见另一位大学者盛温如,相互问候之后朱问盛上街买什么,盛随口答道:买东西。朱愣了一下,不解地问:你为什么不说买南北呢?盛笑答:根据五行金、木、水、火、土与东、南、西、北、中相对应的道理,东方属金,西方属木,凡属金和木的篮子都可以装;而南方属火,北方属水,这些篮子是不可能装的,所以,篮子好装的就都叫“东西”啦!
学问家朱熹听后觉得朋友这一说法很有趣且很有道理,便记载了下来。从此,人们只说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渐渐地就成了习惯口语了。

捉刀

一代凫雄曹操自觉身材不够魁伟,有一次,匈奴派使者来拜见,他为了壮国威并使匈奴对自己敬畏,竟采取“调包”计,让部下一名体魄高大雄伟的武官崔琰装扮自己,而自己却扮成一名持刀侍卫立于“魏王”旁。会见结束后,曹操想知道匈奴使者对魏王的印象,于是派人打听,不料却听到使者这样一句话:魏王固然出众,可是宝座旁那位手中捉刀的卫士,看上去更像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这个故事出自于《世说•客止篇》,通过它至少说明了曹操那种夺人的气势是怎么也掩盖不住的。后来人们把代人写文章或代人考拭等,统统称为“捉刀”。

丈夫

在古代,丈夫并非专指夫妻中的男方。春秋时期,即使小男孩也可以称为丈夫,只是后来演变成须为成年男子。古书上载:男子20而冠,冠而列丈夫。即男人到了20岁就要戴帽子,戴了帽子后就成了丈夫。
至于后来丈夫成为夫妻两人中男方的专用称呼,那是来源于我国少数民族的“抢婚”习俗。一些少数民族的女子的择夫标准,身高是主要条件,一般以一丈为标准——古代的一丈约等于现在的7市尺。她们认为,只要有了身高一丈的男人,才能抵御处来强汉的抢婚,夫妻才能美满幸福。从此,夫妻中的男方就专称为“丈夫”了。
后来的女士们觉得,自家男人如果是“丈夫”,既体面又有安全感,于是更乐于接受这种称谓,便普遍沿用到了今天。



穿小鞋

南唐后主李煜是一位出色的词人,诸位都知晓,可他曾别出心裁地令宫女缠足穿上绣着花的小鞋,让自己观赏享乐,并从此在中国首开了妇女缠足的不良风气,这恐怕少有人知。
旧时男女婚姻全凭媒人之言,父母包办,凡媒婆说媒时,都会要女方的鞋样提供给男方,男方如果同意,就按鞋样大小做一双绣花鞋,连同订婚礼品送到女方家里。结婚那天,新娘就穿着这双舒适合脚的绣花鞋来到婆家。
如果把这双绣花鞋故意做得很小,让新娘穿着难受,这不就是故意整治她吗?这就是“穿小鞋”的由来。后来人们引申为背地里打击报复的行为或利用权势让人难堪。


问津

古代渡口称为“津”。春秋时期,孔子曾与学生周游列国,在一条大河旁找不到渡口,他便派学生子路前去打听。子路在田地里看见两个种田人,遂上前请教。谁知这两人都是有学问的隐士,一个叫长沮,一个叫桀溺,他们不但不肯回答,反而问子路:你们车上那人是谁呀?
子路:那是我的老师,他叫孔丘。
隐士:啊!原来是鲁国的孔丘呀,他应该什么都知呀,岂不知天下的渡口?
子路受到讥讽,生气地走了。
这就是“问津”的由来。后来人们将请教和过问人和事都称为“问津”。



蝉联

大家都知道,蝉联就是“连续获得”的意思,但也许有人会联想,蝉是“知了”,联是联合的意思,可“知了”又怎么“联合”呢?
原来蝉字最初是“嬗,传也”,古代君主传位给后代,继而又写“禅”,后来变成“蝉”,这是汉字的变化与借用,并非是昆虫。而联是“连”字的古字,字义并不是联合,而是“连续”的意思。《说文解字》里有“周人用联字,汉人用连字,古今字也”。
所以蝉联实际上就是“嬗连”,是上传下接连续不断的意思。



汗青

民族英雄文天祥曾有这样两句流传千古的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大家都知道,这里的“汗青”指的就是史册。
那么,为什么将史册称为“汗青”呢?
因为在古代纸还没有发明之前,人们主要在一条条劈开的竹片上写字和记事,这种竹片那时称为竹筒。作竹筒的青竹表面较光滑,好像涂了一层油似的,用毛笔怎么也写不上字,后来人们就用火来烤青竹的皮,将其中的水分烤干就能写上字了。当时烤青竹时,从表面渗出的水分就像人的皮肤出汗一样,而且古代的竹筒所写的书卷一般是记载历史,所以人们就将竹筒编成的历史书称为“汗青”,后来源用为“史册”。
那个时候,人们还把青竹筒烤干水分的过程叫“杀青”,发展到后来,“杀青这词就成了专指文章定稿的用语。


黎民百姓

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始祖形成了黄帝和炎帝两大部落,两部落在中原一带经常发生战争。后来南方的九黎族进入中部地区,这个勇悍善战的强大部落曾把炎帝打得大败,并追到涿落(今河北涿鹿县一带)。后炎帝联合黄帝在涿落与九黎族部落进行了一场规模很大的械斗,打败了九黎族。九黎族中一部分人被迫退回了南方,另一部分人成了俘虏。
当时黄帝和炎帝两大部落是由大约100来个氏族组成,因此这些人统称为“百姓”,而在战争中被俘的人则统称为“黎民”。因此,“百姓”与“黎民”实际上是区别胜利者与失败者或者奴隶主与奴隶的身份,在古书上有明显的贵贱之分。只是后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历了长时间的动荡与分化,“百姓”中有很多人沦为“黎民”,“黎民”中也有很多人因立功或机遇成了“百姓”。从此“百姓”与“黎民”的界限渐渐缩小,到后来一般民众都被统称为“黎民百姓”。


老头子

老人们之间常互相亲热地称呼对方为“老头子”,这个词究竟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呢?
相传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乾隆皇帝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四库全书》,当时有名的才子纪昀为该书馆的总裁。有一天天很热,体胖的纪昀难耐炎热便脱掉上衣,光着赤膊校阅书稿,不料乾隆突然进馆,眼看来不及穿衣服了,纪昀便将脖子一缩钻进了桌下并用布裹住身体。过了好一会,他以为乾隆走了,便探身问:“老头子已经走了吗?”话音刚落,却发现皇帝就坐在他的身旁,顿时吓得一头冷汗。
这句话刚好被乾隆听得一清二楚,纪昀竟敢喊皇帝为“老头子”,乾隆不免一时大怒,便喝问:“老头子三个字作何解释?”
大家都为纪昀捏一把汗,不料纪昀不愧为当朝才子,竟从容答道:“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父母君王又谓天之子,简称‘老头子’”。
皇帝听了纪昀的解释,立即转怒为喜,并夸奖纪昀:“你的嘴真会说,朕就原谅你了。”
从此,“老头子”这个称呼便流传开来,不仅臣呼君,幼呼长,妻呼夫,就是下属对上司也都可以“老头子”相称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21 13:13:56编辑过]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的帖子: 过目不忘 大本营 文章 民间 
2007-06-21 13:13
s789
Rank: 1
等 级:新手上路
威 望:1
帖 子:99
专家分:0
注 册:2007-6-19
收藏
得分:0 
live41好可爱

先灌,再看
2007-06-21 17:19
笑海
Rank: 5Rank: 5
等 级:贵宾
威 望:19
帖 子:4934
专家分:25
注 册:2007-4-29
收藏
得分:0 
以下是引用s789在2007-6-21 17:19:06的发言:
live41好可爱

难道你已经喜欢上live41


兔子不吃窝边草
2007-06-21 17:21
千里冰封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来 自:灌水之王
等 级:版主
威 望:155
帖 子:28477
专家分:59
注 册:2006-2-26
收藏
得分:0 
以下是引用s789在2007-6-21 17:19:06的发言:
live41好可爱

从这点可以看出,你就是KYO


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
2007-06-21 18:28
live41
Rank: 10Rank: 10Rank: 10
等 级:贵宾
威 望:67
帖 子:12442
专家分:0
注 册:2004-7-22
收藏
得分:0 
kyo 好可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21 18:29:00编辑过]


2007-06-21 18:28
wps
Rank: 1
等 级:新手上路
帖 子:37
专家分:0
注 册:2007-6-17
收藏
得分:0 

2007-06-21 19:12
live41
Rank: 10Rank: 10Rank: 10
等 级:贵宾
威 望:67
帖 子:12442
专家分:0
注 册:2004-7-22
收藏
得分:0 
你居然发两个表情,千里大哥说了,发一个表情就封,你发两个,来人啊~

叫syt拉出去炸肛
2007-06-21 19:17
wps
Rank: 1
等 级:新手上路
帖 子:37
专家分:0
注 册:2007-6-17
收藏
得分:0 
以下是引用live41在2007-6-21 19:17:29的发言:
你居然发两个表情,千里大哥说了,发一个表情就封,你发两个,来人啊~

叫syt拉出去炸肛

我刚来,请放过我吧,新人不知道啊,求求你,这位可爱的小姑娘


2007-06-21 19:20
爱以走远
Rank: 9Rank: 9Rank: 9
等 级:贵宾
威 望:52
帖 子:7542
专家分:21
注 册:2007-3-16
收藏
得分:0 
就是
在说 不是live41说拉算

   好好活着,因为我们会死很久!!!
2007-06-21 19:27
live41
Rank: 10Rank: 10Rank: 10
等 级:贵宾
威 望:67
帖 子:12442
专家分:0
注 册:2004-7-22
收藏
得分:0 
偶是个杀人狂小伙,不是小姑娘
2007-06-21 19:28
快速回复:掌故大本营:谁知道民间有多少风趣的掌故
数据加载中...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编程中国 | 清除Cookies | TOP | 手机版

编程中国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Discuz, Processed in 0.018952 second(s), 7 queries.
Copyright©2004-2024, BC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