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造假一般多出现在侵犯知识产权上,但是在制造领域出现的并不多。”昨天,针对之前被网民报料揭发的“汉芯黑幕”,中关村一位著名的芯片科研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只根据目前媒体报道出来的相关资料,还不能证明芯片究竟是否造假,而是需要测试芯片本身才能做出相应判断。
■六成网民相信“造假”说
一个星期前,有一匿名报料人在一个网络论坛发帖称:“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导、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上海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负责人陈进,在2002年8月从美国买回10片MOTO-freescale‘56800芯片’,将芯片表面的MOTO等字样全部用砂纸磨掉,然后加上了汉芯的标识。此后,陈进通过各种手段搞定国内集成电路行业的知名专家,一致鉴定‘汉芯一号’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大规模集成电路。”该匿名报料人还称,“汉芯一号在问世3年时间内,向国家各部门成功申报项目40多次,累计骗取无偿拨款突破1亿元。”
随后,几乎所有的媒体都铺天盖地般刊出了“‘汉芯一号’涉嫌弄虚作假”的消息,引起业内外的极大关注。在某网站的随机进行的调查中,至今已有近3万人参与,而超过六成的网民对“您认为‘汉芯一号’是否造假”的提问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将近80%的网民则表示,学术界造假的主要原因是“科研体制、评审机制不健全”。
■当事人及公司发表声明否认“造假”
针对汉芯一号的“造假黑幕”,上海交大汉芯科技有限公司予以了否认,并拒绝接受媒体采访发表更多言论。而陈进的助手则称“公安机关已介入并调查此事”。
1月21日,上海交大汉芯科技有限公司发表了一则声明表示:汉芯系列芯片是汉芯团队全体成员经过长期艰苦努力,逐步累积建立起来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汉芯系列芯片经得起相关部门及专家的检测验证,各项成果也已陆续进入了产业化阶段。该文所提“汉芯系列DSP芯片属造假”的言论纯属捏造。该文提及的所谓汉芯获得了巨额的科研项目经费的内容根本与事实不符,具体情况均可在相关机构得到证实。公司对上述侵权行为保留采取进一步法律措施的权利。
■举报人电话及论坛帖子均“无法打开”
昨天,记者试图通过与新闻链接的“触目惊心的汉芯黑幕”、“神秘人网上举报汉芯一号”等帖子,发现线索和报料人取得联系,但是这些帖子在数次点击之后均显示为“无法打开网页”。据有些媒体的报道,报料人自称是陈进的部下;他曾表示,“陈进申报的每个项目,都是由他本人编写材料、答辩、公关;项目合同一签,国家拨款到账后就组织员工大规模旅游,旅游结束后继续申报其他项目。”他还强调说,“现在假汉芯MP3播放器只能几年如一日重复播放三首歌:《沧海一声笑》、《挪威的森林》、《天冷就回家》,芯片居然无法更新曲目。”报料人还表示,将会陆续在网上公布他所掌握的汉芯造假的全部资料。
对此,芯片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解释说,有可能“汉芯一号”的设计者走了捷径,抄袭了别人的知识产权,然后加上自己的再创作,这使得它和原有技术衔接不上,因此导致了问题的产生。
资料链接
汉芯一号
2003年2月26日,上海诞生了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0.18微米DSP芯片“汉芯一号”。“汉芯一号”在只有手指甲一半大小的一个集成块上有250万个器件,而且具有32位运算处理内核,每秒钟可以进行2亿次运算。经过国内权威专家验证,这一成果接近国际先进技术,在某些方面的性能甚至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
2004年1月18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汉芯2号和汉芯3号相继宣布在上海诞生。汉芯2号和 汉芯3号都是高端芯片,其中汉芯2号是我国首颗以IP专利授权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芯”,国外公司在其产品中每嵌入一片汉芯2号,都需要缴纳一定数额的专利费;而汉芯3号则申请了6项专利。据介绍,汉芯2号采用0.18微米半导体工艺,具有每秒1.5亿次指令的运算速度;而汉芯3号每秒可处理指令则超过6亿次,可以广泛应用于数据通信、雷达系统、数码产品、指纹识别系统、图像识别以及网络等诸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