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可是公认的,不是自吹的。中国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不是自封的吧?
确实是发动机啊,向全世界提供廉洁劳动力,我不知道这是光荣还是耻辱。
如果中国的国情和民主的意义由专制的既得利益者来评判,正犯了专制者一言堂的错误。
高中毕业,当过乡镇干部,做过建筑机械推销员,贩过农产品,开过公司,倒过走私汽车。。。。(略去数万字)三年前公司倒闭,欠债无数。于是,开一小店度日,无事上网闲逛到此,编程是我之梦想,遂注册一帐号游戏于BC—CN两年。(略去数万字)。。。。
一个月前,关了超市,决定重出江湖,重振雄风,再办公司。这次准备进军铝合金加工业...
不知道,我是否有资格评判
超级女声 一场美学民选的预演 |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document.title=\"超级女声 一场美学民选的预演\"; document.url=\"/phoenixtv/83885040617914368/20050822/615705.shtml\";
2005年08月22日 09:38 |
字体:大 中 小 |
■访谈动机
“超级女声”背后,有这样一组“天文数字”:全国报名人数达15万;超过2000万观众每周热切关注;收视率突破10%,稳居全国同时段所有节目第一名;报道媒体超百家;Google相关网页1160000……
然而,在这些数字背后,同样有大量的批判声音———恶俗、格调低、没有社会责任感……可以说,对超级女声的狂热与对超级女声的不屑,甚至谩骂,如影随行。从这个角度说,超级女声已经不仅仅是一次娱乐版全民狂欢,而是2005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里,一次文化事件、社会事件。因于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关注它,没有理由不解读它。
超女打破了社会常态
新京报:有人说超级女声把观众“撕裂”了:有人喜欢得如痴如狂,有人大骂恶俗;有人做“玉米”,有人做“荔枝”。为什么公众对一档娱乐节目的看法,差别这么大?
喻国明:因为它打破了社会的常态,只有打破常态的东西才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赞成也好,反对也好,痴迷也好,声嘶力竭地大骂也好,都是因为超级女声跟现存的规则或者内涵有很大的反差。
李银河:对一件事有特别特别不同的看法,我觉得正常的社会都会这样,倒是对什么都特一致,是不正常的。这种东西毕竟无伤大雅,前一阵子足球不也是讨论的很厉害吗?没有什么政治色彩,纯粹在娱乐领域,讨论是现代社会的正常现象。我倒是觉得很多事情不能讨论,是有问题的。
朱大可:价值分裂无疑是当下时代的基本特征。我们曾经居住在这样一个时代———所有的思想都必须统一于惟一的真理性标准。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分层运动,价值分层、分化和分裂日益严重,加上表达意愿的途径被互联网全面打开,这样,我们就能在21世纪听见各种截然不同的民意。民意的多元化不是坏事,它在某种程度上预言了“市民社会”(由自由市民主导的社会)的出现。频道的开关在你的手里,你爱看就看,不爱看就按遥控器走人,这就是“观看的民主”,其间折射着民众的意志。
超女抓住了民意
新京报:据统计,超级女声收视份额创下国内第一,是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次由地方媒体占据首位。超级女声为什么能在全国弄出这么大动静?一个地方媒体凭借什么战胜了中央媒体?
喻国明:两个突出点:一个是它打破了原有选秀的规则和程序,过去选秀一定要问你的出身、你的经历、你的专业资格认证,而这一次,海选的整个过程不问出身,不问来由,只要愿意,谁都有机会参与。
还有就是对现有审美规则的打破:过去是欣赏式的审美、庙堂式的文化,现在是参与式的;过去是以单一的艺术标准来判断演员好不好,而现在关键不再是选出的这个人才艺到底有多高,或者说是不是绝对的高,而是这个人表现出来的综合的吸引大家的能力———多大程度上能引起争议,引起关注,成为了她能留下来的理由。
超级女声 一场美学民选的预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