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网易评论频道:http://talk.163.com/06/0216/08/2A2O151R00301IJH.html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近日发布了《中国居民评价政府及政府公共服务报告》,报告显示,在和政府部门有过接触的居民中,有超过四成的居民对政府部门服务不满意。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不满意的居民中,超过四成的人属于“想投诉却没有投诉”者,这一现象在小城镇居民中表现尤为明显。(据《中国青年报》)
超过四成居民对政府部门不满意,这个数字已经很大了。但从网民的“牢骚”来看,他们甚至认为远远不止四成。这足以让我们看到部分政府部门在服务上所存在的巨大欠缺。而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民众要么投诉无门,要么没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这才是不满情绪积累到那么严重的主要原因。应当承认,民众对政府部门服务不满是很普遍、很正常的现象,有哪个国家的老百姓对政府的服务完全满意的呢,真正的关键问题在于投诉的无效上。虽然我们一向对“投诉”二字印象不好,但它却是民众和政府部门间最好的润滑剂,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相对于投诉无门,百姓对于投诉结果的信心不足和较低的期待是更实质的问题。一谈到投诉政府部门,立马会有人会给你浇冷水,说那没用。这不是个别人的看法,也不完全是情绪化的猜测,而是的的确确存在的问题。
在我看来,要想解决投诉无效的问题,完全寄希望于转变服务观念、提高服务质量的学习和宣传上是不够的,更在于保障民众和公职人员的权利对等。现在,公职人员有着公共权力,包括办证、审批等,但普通民众却缺乏对等的监督权,缺乏对公职人员或是官员的影响力。普通民众的不满往往只是不满,很难转化成追究责任的行为,因为他们缺乏相应的权利,事实上也就是社会缺乏对这种权力的保障。没有权利的对等,二者就很难以同样充足的底气对话。对于这个问题,最关键的就在于通过各种法律法规,以提升民众的话语权,并通过更多的信息公开,使监督的全过程显露在阳光下。
权力的不对等,还体现在民众对官员的微弱影响力上。现在有些官员,对于上级,采取一切手段巴结;对于普通百姓,却不理不会。显然,这是因为在官员的升迁上,在其政绩评价上,普通民众都没有说话的份。虽然很多地方的官员选拔和政绩考核都在改革,尽量体会民众的参与和意见,但这仅仅是开始,民众声音的分量仍然比较轻,大多数官员对民众的态度仍然不是很在意。(杨绍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