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业界新闻 | 小组 | 威客 | 人才 | 下载频道 | 博客 | 代码贴 | 在线编程 | 编程论坛
欢迎加入我们,一同切磋技术
用户名:   
 
密 码:  
共有 673 人关注过本帖
标题:失事直升机残骸已经找到 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只看楼主 加入收藏
hwoarangzk
Rank: 4
来 自:冰封王座
等 级:贵宾
威 望:12
帖 子:1894
专家分:0
注 册:2007-7-17
收藏
 问题点数:0 回复次数:10 
失事直升机残骸已经找到 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6月10日,成都军区联合搜救部队在汶川大地震中心的映秀镇附近火烧杠3511高地,发现5月31日失事的陆航团米-171直升机残骸。图为记者遥望四川省军区司令员率部赶赴的山头。
  据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消息,成都军区抗震救灾部队失事的米171运输直升机残骸,经全力搜寻于6月10日10时55分,在执行任务航线附近深山峡谷密林中找到,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得悉这一消息后,立即作出批示,向遇难机组人员和机上群众表示沉痛悼念,向遇难人员亲属表示亲切慰问,向执行搜救失事直升机任务的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胡锦涛指出,成都军区某陆航团的同志们急中央之所急,办受灾群众之所需,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顽强奋斗,为抗震救灾作出了突出贡献。我们要学习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为夺取抗震救灾全面胜利而努力奋斗。
  该直升机5月31日下午执行运送地震中受伤群众的任务,因高山峡谷局部气候瞬时变化,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撞山失事。(新华网)

  失事直升机残骸发现现场找到一个飞行驾驶证
  6月10日,成都军区联合搜救部队在汶川大地震中心的映秀镇附近火烧杠3511高地,发现5月31日失事的陆航团米-171直升机残骸。图为四川省军区司令员率部赶赴的山头非常艰险。
  成都军区抗震救灾部队失事的米171运输直升机残骸,于今晨6时40分在汶川映秀镇3511高地被找到,中国军网引述现场消息称,在现场找到了一个飞行驾驶证。
  今晨6时40分,四川省军区司令员夏国富、政治部主任李立中率三百余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在四川汶川映秀镇3511高地,首先发现失事直升机残骸。中国军网引述雅安军分区预备役团一营长贺胜康在现场报告,已找到13具遗体,还在现场找到了一个飞行驾驶证。
  本网连线现已抵达3511高地山下的中新社记者一行得知,四川省军区司令员夏国富、政治部主任李立中目前仍在发现直升机残骸的地点,部分搜救部队已经下山了。参加搜救、现已下山的官兵称,已得到命令在山下原地待命。
  另据新华社快讯消息,一支由民兵、法医 、防疫人员组成的130人的队伍刚刚从阿坝抗震救灾指挥部出发,赶往映秀山区直升飞机失事地点执行任务。(中新网)

  快讯:一支130人的队伍赶往直升飞机失事地点
  新华网快讯:一支由民兵、法医、防疫人员组成的130人的队伍刚刚出发,赶往直升飞机失事地点执行任务。(新华网)

  直升机失事已找到13具遗体 官兵将把遗体抬下山
  成都军区抗震救灾部队失事的米171运输直升机残骸,于今晨6时40分在汶川映秀镇3511高地被找到,已找到13具遗体,由于救援直升机无法找到降落地点,将由官兵把遗体抬下山,再用殡仪车把遗体从映秀镇运回成都。
  今晨6时40分,四川省军区司令员夏国富、政治部主任李立中率三百余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在四川汶川映秀镇3511高地,首先发现失事直升机残骸。
  中国军网引述雅安军分区预备役团一营长贺胜康在现场报告,已找到13具遗体,还在现场找到了一个飞行驾驶证。由于救援直升机无法找到降落地点,将由官兵把遗体抬下山,再用殡仪车把遗体从映秀镇运回成都。
  本网连线现已抵达3511高地山下的中新社记者一行得知,四川省军区司令员夏国富、政治部主任李立中目前仍在发现直升机残骸的地点,部分搜救部队已经下山了。参加搜救、现已下山的官兵称,已得到命令在山下原地待命。
  另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胡锦涛在得知失事直升机残骸已经找到的消息后,向遇难机组人员和机上群众表示沉痛悼念,向遇难人员亲属表示亲切慰问,向执行搜救失事直升机任务的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胡锦涛指出,成都军区某陆航团的同志们急中央之所急,办受灾群众之所需,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顽强奋斗,为抗震救灾作出了突出贡献。(中新网)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的帖子: 直升机 失事 
2008-06-10 15:32
念着倒才猪
Rank: 1
等 级:新手上路
帖 子:37
专家分:0
注 册:2008-6-8
收藏
得分:0 
2008-06-10 15:33
走刀口→超
Rank: 6Rank: 6
等 级:贵宾
威 望:20
帖 子:5018
专家分:0
注 册:2006-3-14
收藏
得分:0 
老天无眼!

人在江湖【走】,怎能不挨【刀】;为了能活【口】,唯有把己【超】!come on...
2008-06-10 15:35
hwoarangzk
Rank: 4
来 自:冰封王座
等 级:贵宾
威 望:12
帖 子:1894
专家分:0
注 册:2007-7-17
收藏
得分:0 
新华网成都6月10日电(记者曹智、刘永华、白瑞雪、李宣良)折放在书桌一侧的纸条上,密密麻麻记了十多个电话号码。从名字上判断,前面两个号码,显然是主人兄弟的。    

 离开前,主人似乎与其中某个号码联系过——或许,那就是他留给亲人最后的声音。  

 挂在书桌对面的军装上,赫然写着主人的名字:邱光华。  

 5月31日13时,成都军区某陆航团51岁的特级飞行员邱光华和他的734机组——27岁的副驾驶李月,47岁的空勤机械师王怀远,28岁的空勤机械师陈林,23岁的物资装卸和地面警戒员张鹏,前往理县执行救灾任务。  

 14时56分06秒,直升机在返航途中,遭遇天气突变,不幸失事……像雄鹰一样,5位勇士永远地汇入到了川西北的青山之中。    

 战士,闻令而动  

 “每一回飞行,都是与死神擦肩而过。”回忆5月12日以来一次次拯救生命的飞行,48岁的陆航团飞行员陈远康说,拐弯、拉升、降落,飞行员的每个动作只有一次机会。    

 在峡谷中贴着山峰飞行,在狭窄的江边寻找降落点,在强烈的气流中颠簸……所有乘过直升机进入震中的人们,都忘不了视线周围每过三四百米就拐弯的大山,忘不了视线下方湍急的江水,忘不了山头之间蜘蛛网一样的高压线……    

 陈远康记得,部队投入抗震救灾以来,邱光华几乎每天都要提醒大家:“沟里风向变化太快,一定要注意高度……”  

 5月31日12时,接到团长余志荣命令——运送10名防疫专家前往理县,当天已经执行了2个架次任务的机长邱光华和副驾驶李月、机械师陈林立即作飞行准备。得知机上还缺一名空勤机械师,正在午休的王怀远一跃而起。快要起飞时,这些天来一直在帮各机组装卸物资的士官张鹏也蹦上了直升机。    

 5名闻令而动的战士,没有犹豫,就像地震发生那刹那他们的第一反应——请战,请战!    

 震后第3分钟,陆航团启动应急预案;    

 第30分钟,所有直升机进入待飞状态;    

 第118分钟,2架直升机飞向震中……  

 那么多的救灾物资,早一分钟完成装卸,就能早一点到达灾区。战士张鹏,坐不住了。已被支部列为党员发展对象的他,提出了一个让人难以拒绝的请求:请党组织在抗震救灾的战场上考察我!  

 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个平时话特别少的战士,似乎一下子迸发出了全部的热情:大部分官兵轮班工作,他却每天从早到晚穿梭在仓库和直升机、成都和重灾区之间;无论多晚归来,他总不忘提醒值班员,明天一定早点叫他起床,十几天里他完成了170个架次物资的装卸任务;团里交纳特殊党费,他把兜里仅有的80元,作为一个非党员的特殊党费交了出来……  

 机长邱光华原本也不在救灾人员名单上。按照飞行员管理的有关规定,还有11个月,他就将到龄停飞——而他的老家就在重灾区。  

 邱光华说,这一带地形复杂,我经验比较丰富,应该到最前线去,而且,我还能多带带年轻同志,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    

 作为我国培养的第一代少数民族飞行员,来自羌寨的邱光华,是茂县人的骄傲。这次灾难中,家中房屋被毁,年近80岁的父母住进了窝棚——这是地震发生5天之后,邱光华才得知的消息。通讯中断的那些天里,面对同事们的安慰,邱光华总是喃喃低语:“什么消息都没有,估计没希望了……”    

 其实,从大地震发生当天起,邱光华就曾多次飞过家乡上空。一次抢运伤员时,机降点距家不足800米,在等待升空的间隙,他仍然没有离机回家。    

 当直升机飞越满目疮痍的故乡,邱光华的眼中是否有泪?当他的机组从灾区接出一批又一批伤员,他是否在人群中寻找过白发的双亲?    

 这一切,我们已经无从知晓了。    

 但我们知道,邱光华所在的陆航团,包括团长在内,7名飞行员的家都在重灾区。他们无暇顾及亲人,无法顾及危险,因为前方,有战士必赴的使命。

I'm here, as always...
2008-06-10 15:47
hwoarangzk
Rank: 4
来 自:冰封王座
等 级:贵宾
威 望:12
帖 子:1894
专家分:0
注 册:2007-7-17
收藏
得分:0 
如同此前的63次飞行一样,当邱光华机组第64次飞向地震灾区时,人们安静地等待着,等待他们带回伤员和一大堆替灾区群众报平安的纸条。    

 然而——这一次,雄鹰却选择了在他们热爱的土地上空,永远地飞翔……  

 雄鹰,向往蓝天   

 搜救,从直升机失事那一刻就开始了。  

 在汶川县城至映秀镇的山谷间,直升机和地面部队拉开了一张天地搜救的大网,人们在这条曾创造无数生命奇迹的通道中,再一次期待着奇迹的发生。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整个中国,都在聚焦那架尾号为734的直升机。  

 这是一架上个世纪90年代初装备部队的米-171直升机。  

 把这批飞机从厂家接飞回国的,正是邱光华。  

 在陆航团年轻飞行员眼中,有着5800小时飞行经历的邱光华不仅是全大队最年长者,也是经验最丰富、技术超一流的飞行员。  

 他们清楚地记得,1999年10月,当接到把遇险台胞接出贵州山区的命令后,是邱光华冒着细雨在没有航线的高原上开辟出了一条新航线;  

 他们清楚地记得,在2000年的一次军事演习中,是邱光华机组以高难度的战术动作震惊全场……  

 王怀远曾经是歼击机飞行员,一次身体小恙导致停飞。  

 或许只有当过飞行员的人,才能理解他们对于蓝天的向往。从地面机械师到空勤机械师,不放弃的王怀远重回蓝天,带出了一批为飞行员护航的年轻机械师。  

 1985年底,西藏墨脱发生严重雪灾,部队派出4架直升机参加抢险。  

 在这次“黑鹰”首次救灾行动中,运输机把一架“黑鹰”空运到西藏。负责拆卸和组装工作的王怀远,和同事们一起仅用了4个小时就完成了直升机的组装。冰天雪地中,为了保持电瓶的温度,他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盖住设备,边吸氧边操作……  

 先后在直升机修理厂、机务大队担任过领导职务的王怀远,对外场和内场工作都高度熟悉。团装备处发动机主任闫二虎说,平时他们只要一提起某种故障的情形,王怀远都能立即说出问题出在哪 里、怎么解决。  

 团里的年轻人对王怀远又爱又怕。平时,兄长一般的他喜欢跟大家一起聊天、抽烟。可一到停机坪,谁开个玩笑,他都要干涉。  

 王怀远说,我严格要求,是对战友们的生命负责!  

 28岁的陈林,2001年从军校毕业后短短4年就通过考核,从地面机械师成为空勤机械师,是同批技术人员中第一个“提空”的。  

 每一次飞行结束,他都要爬进密不通风的尾梁,仔细检查每一个部件。他所在的中队,机务维护水平一直走在全团前列。  

 还有被列为重点人才培养的李月,驾驶技术出色的张鹏……  

 若没有这场不期而至的事故,这该是一个多么优秀的组合!  

 战友们在盘旋的铁鹰里焦急地寻找着邱光华机组的一丝丝痕迹。一下机,涌上心头的,又是昔日共事的点点滴滴。  

 飞行大队教导员向守友说,邱光华头发都有些花白了,但还总把自己当作“新同志”。点名、集合,他比谁都先到;打扫卫生,他总是第一个拿起工具。当一家直升机公司用丰厚的年薪邀请他加盟时,邱光华拒绝了:“我从山里走出来不容易,要珍惜党和人民给的荣誉。”  

 飞行员王朝勇说,自从2003年毕业分配到陆航团后,李月的每一个除夕都是在值班室度过的;家在驻地的李月,总是把团聚机会让给两地分居的战友……  

 5月31日下午,汶川县漩口镇群益村,一架直升机从天空掠过。3岁的魏佳丽拉着奶奶胡群辉的手:“奶奶,那个直升机要飞到哪里去喃?”  

 老人看了看空中铁鹰行进的方向:“直升机怕是要回家了。”  

 “那它还回不回来?”孙女又问。  

 “吉祥鸟每天都来。你喜欢看,我就每天都带你来看……”  

 胡群辉坚持认为,她们所看到的,就是那架尾号为734的直升机。  

 勇士,还在身边  

 张鹏的房间原封未动。从直升机失事到现在,战友们仍然相信,他会回来的。

I'm here, as always...
2008-06-10 15:47
hwoarangzk
Rank: 4
来 自:冰封王座
等 级:贵宾
威 望:12
帖 子:1894
专家分:0
注 册:2007-7-17
收藏
得分:0 
房间的外墙上,挂着一部红色的电话机。  

 出发时,张鹏是否就是站在这里,给远在山东滕州农村的父母去了最后一个电话?  

 陆航团管理股管理员高跃说,参加抗震救灾以来,张鹏的话突然多了起来。睡在车里、走在路上,时不时跟战友们说说在灾区看到的人和事。     

 “我想收养一个孤儿。”一个晚上,张鹏突然冒出这么一句。    

 高跃哑然失笑:“小屁孩儿,你自己还没长大呢!”  

 “长没长大不在于年龄,而在于是否懂得了责任,是否勇于去担当责任。”  

 张鹏一字一顿的回答,让高跃怔住了。  

 灾难,让这个长着一张娃娃脸、几天前还在为没能跟明星合上影而沮丧的男孩,长大了。  

 惦念着灾区孤儿的张鹏走了,734号机组走了……留下的是一串用生命写成的数字:大地震以来,734号机组连续执行复杂地理、气象环境条件地区抢运受伤群众和运送救灾物资任务,飞行63架次,运送物资25.8吨,运送救灾人员87名,转移受灾群众234名……  

 “一架直升机,装不下多少伤员啊。”李月好几次跟同事们说,“直升机要是能不休息就好了,我愿意从早到晚不停歇地飞。”  

 李月是家中的独子。今年初,刚刚领了结婚证的他还没有来得及举办婚礼,就投入了抗雪救灾工作。随后纷至而来的任务,让婚礼一次又一次推迟。  

 旅游结婚,是李月最初的想法。热爱摄影的他,电脑里存满了花草、动物的照片。他想用镜头,在名山大川的背景里留下最美的蜜月记忆。  

 新郎和摄影师,却永远缺席了。  

 陈林曾向战友们描述他念念不忘的一幕:一对受伤的映秀夫妇被送上飞机后,一直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机组人员安慰他们说,没事,没事,咱们已经安全了,但两人还是不分开。  

 不知陈林是否在某一次报平安的电话中,把这个故事告诉了妻子?如今痛失丈夫的妻子,是否会在忆起这一幕时,责怪丈夫没有多留些团聚的时间?  

 地震发生后,陆航团在操场为飞行员家属搭建了避灾帐篷。陈林却坚决不让妻子来队:“团里这么忙,不要添麻烦了!”  

 5月30日11时,当妻子带着刚满周岁的女儿来队看望已经半个多月没有见面的陈林,谁也没有想到,这就是夫妻、父女的最后一面……  

 邱光华的妻子,至今没有工作。战友们小心翼翼地说出飞机失事的消息后,她说:“我能接受这个事实,我为他们的英勇行为感到光荣和自豪……”  

 此言,让一屋恸哭。    

 或许王怀远再也无法兑现自己的承诺了-就在直升机失事前几天,他对患有腿疾的弟弟说,执行完这次任务,就带他到大医院做假肢。  

 繁忙的工作,让王怀远无暇顾家。妻子先是随军,后来又不得不辞去教师工作,全力照顾丈夫和明年就要参加高考的女儿。经济适用房刚刚装修完,现在每月还着一笔数目不小的贷款……    

 还有几年就能退休的王怀远,早已替自己的退休生活做好了安排-回四川泸县的老家,种橘子。  

 他常常说,农民的儿子,不能离开土地……  

 正是为了这片挚爱的土地,734机组献出了一切。  

 正是为了这片挚爱的土地,他们的战友又驾驶着雄鹰飞向了蓝天……  

 青山作证,在这片饱经灾难的土地上,一度荒芜的田间已插满秧苗,昨日的废墟上正在升起袅袅炊烟……

I'm here, as always...
2008-06-10 15:47
hwoarangzk
Rank: 4
来 自:冰封王座
等 级:贵宾
威 望:12
帖 子:1894
专家分:0
注 册:2007-7-17
收藏
得分:0 
在指挥部里,有这样一首诗在流传——一位羌族老妈妈的呼喊——献给失事直升机机长邱光华:  

  娃  

  光华  

  你在哪  

  听到回答  

  妈妈很牵挂  

  战友和那座驾  

  多少次飞越屋瓦  

  可你不曾房前落下  

  看一眼你年迈的老妈  

  地动山摇那风那雾那峡  

  为了乡亲你没有丝毫惧怕  

  驾驭战鹰不停飞呀不停地拉  

  不愧为总理亲点的羌家飞行娃  

  回来呀总书记叫你再次出发  

  回来呀多少战友把你牵挂  

  回来呀家中羊肥肉已腊  

  回来满罐米酒等你咂  

  回来和老妈说说话  

  回来看看啥变化  

  回来看看老家  

  回来看看妈  

  回来光华  

  回来呀  

  光华  

  娃  

  看过这首诗的人,无不落泪。

I'm here, as always...
2008-06-10 15:47
xu2000
Rank: 9Rank: 9Rank: 9
等 级:贵宾
威 望:51
帖 子:3890
专家分:56
注 册:2006-4-8
收藏
得分:0 
让人悲痛。

我会拿出我全部的钱财,以保你衣食无忧。我会献出我所有的智慧,以助你一帆风顺。我会想到所有的笑语,以令你展眉开颜。我会挤出最长的时间,以使你终生幸福。        [本人原创的结婚宣言]
2008-06-10 15:52
福尔摩斯
Rank: 5Rank: 5
等 级:贵宾
威 望:12
帖 子:4011
专家分:370
注 册:2006-8-15
收藏
得分:0 
天网恢恢(道德经,不是像电视剧里那些恶霸说的那样!)

自我放逐。。。
2008-06-10 16:28
qw654
Rank: 1
等 级:新手上路
帖 子:24
专家分:0
注 册:2008-4-10
收藏
得分:0 
为我们的英雄致敬
















" border="0" />
[url=http://www.]琴帝[/url]
2008-06-10 17:05
快速回复:失事直升机残骸已经找到 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数据加载中...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编程中国 | 清除Cookies | TOP | 手机版

编程中国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Discuz, Processed in 0.032698 second(s), 7 queries.
Copyright©2004-2025, BC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