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业界新闻 | 小组 | 威客 | 人才 | 下载频道 | 博客 | 代码贴 | 在线编程 | 编程论坛
欢迎加入我们,一同切磋技术
用户名:   
 
密 码:  
共有 1560 人关注过本帖
标题:[原创]IO完成端口==高性能??
只看楼主 加入收藏
苦味酸
Rank: 2
等 级:新手上路
威 望:3
帖 子:142
专家分:0
注 册:2005-9-9
收藏
 问题点数:0 回复次数:1 
[原创]IO完成端口==高性能??
1、IOCP(Io Completion Port的缩写)
当使用并发模型的服务应用程序实现在Windows NT上时,Windows NT小组注意到这些应用程序的性能并没有预料的那么高。特别的,处理很多同时的客户请求意味着很多的线程并发地运行在系统中。因为所有这些线程都是可运行的(没有被挂起和等待发生什么事),Microsoft意识到Windows NT内核花费了太多的时间来转换运行线程的上下文,线程就没有得到很多CPU时间来做他们的工作。
要使Windows NT成为一个强大的服务器环境,Microsoft就需要解决这个问题。解决的方法是一个称为I/O完成端口的内核对象,它首次在Windows NT3.5中被引入。I/O完成端口的理论基础是并行运行的线程数目必须有一个上限,即有500个同时的客户请求,并不意味着有500个运行的线程。但并发运行的合适的线程是多少呢?读者只要思考一下,就会意识到如果一台机器有两个CPU,那么有多于两个的可运行线埕就没有意义了。一旦可运行的线埕数目超过CPU的数目,系统就不得不花费时间来进行线埕上下文的切换,这将会浪费宝贵的CPU周期。
并行模型的另一个低效之处是为每一个客户请求创建了一个新线埕。创建线埕比起创建进程来开销要小,但也远不是没有开销。如果当应用程序初始化时创建了一个线埕池,而这些线埕在应用程序执行期间是空闲的,应用程序的性能就能进一步提高。I/O完成端口就使用线埕池。 摘自《Window高级编程指南 第三版》I/O完成端口

2、问题
很显然,一个网络程序的性能和网卡的能力,网卡驱动的能力,系统的IO能力都有关系

实验机器大致配置如下:
A.intel 2.4(单核心) 512M内存 Via VT6105 网卡
B.intel 3.0(双核心) 1G内存 intel 100M网卡 (服务器)
C.amd 1800+ 512M内存 81xx网卡

客户端采用 堵塞IO
服务器用 IOCP

C作为客户端连接A, 建立230个连接, 服务器每秒总共收5500个包,发5500个包,网络占用55%
每个包大概1k,这个时候,
A机器的CPU 占用达 50%
而C的CPU占用<10%

而完成端口这个时候的表现非常奇怪,不是传说中的scalable
在200个连接也就是 3000-4000个包的时候,cpu <10%
后面处理的包增多的时候,cpu占用呈指数上升,很快到 100%

A一共是2,3个线程, C一共是231个线程

如果是这种情况,那连接 < 500的时候 还不如用堵塞模型? nt系统,对thread的处理很好

如果一个iocp每秒只能收发5500个包,那么也太少了?


完成端口==高性能??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的帖子: Microsoft 高性能 端口 服务器 线程 
2006-12-21 00:20
学习VB才2天
Rank: 5Rank: 5
等 级:贵宾
威 望:16
帖 子:1653
专家分:0
注 册:2006-5-4
收藏
得分:0 
`````不錯暸````現在網絡遊戲大部分都是用的IOCP

[GLOW=255,DeepPink,3]我的免费网盘[/GLOW]
2006-12-21 01:49
快速回复:[原创]IO完成端口==高性能??
数据加载中...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编程中国 | 清除Cookies | TOP | 手机版

编程中国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Discuz, Processed in 0.036055 second(s), 8 queries.
Copyright©2004-2024, BC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