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业界新闻 | 小组 | 威客 | 人才 | 下载频道 | 博客 | 代码贴 | 在线编程 | 编程论坛
欢迎加入我们,一同切磋技术
用户名:   
 
密 码:  
共有 318 人关注过本帖
标题:或许,你从没注意过这些。路过的朋友,这些你知道吗?
只看楼主 加入收藏
hackerjiang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来 自:地球
等 级:版主
威 望:3
帖 子:780
专家分:111
注 册:2007-4-27
结帖率:100%
收藏
 问题点数:0 回复次数:0 
或许,你从没注意过这些。路过的朋友,这些你知道吗?
一:妻子为何称“婆娘”?

    在我国,有不少地区把妻子称为“婆娘”,也有把已婚的妇女统称为“婆娘'的。为什么把妻子称为”婆娘“呢?这里有个故事。

    从前,有个叫专诸的人,从小就失去了父亲,靠祖母和母亲含辛茹苦养大成人。由于缺少了父亲的管教,专诸生性暴躁,很多人不敢惹他,但他对祖母和母亲的话唯命是从。后来他的祖母和母亲先后去世了,失去亲人的约束,专诸经常惹是生非,闹的邻里不安。有一次他和别人打架。他的妻子无奈之下,穿上娘(专诸的母亲)的衣服,拄着婆(专诸的祖母)的拐杖,把专诸教训了一顿。谁知这次挨训后,专诸倒被妻子的良苦用心锁感动,心灵受到很打的感触,从此洗心革面,痛改前非。

    因为妻子装扮成“婆”和“娘”教育好了丈夫,从此人们就把妻子叫做“婆娘”,这一称呼一直沿用至今。

二:“二百五”何解?

战国时期,有个历史人物叫苏秦,是个纵横家.他说服韩、魏、赵、齐、燕、楚六国联合起来,结成同盟,对付共同的敌人——秦国,从而受到了大国君王的赏识,被封为丞相,史称“六国封相”.

正当苏秦在齐国积极效力的时候,遇上了刺客.苏秦被当胸刺了一剑,当天晚上,就不治身亡了.齐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生气,立即下令捉拿凶手.可是刺客已逃得无影无踪,到哪里去捉呢?

齐王灵机一动,想出了“引蛇出洞”的妙计.他下令把苏秦的头割下来,还让人用鞭子抽打他的尸体,弄得满头满脸都是血.然后把血淋淋的人头悬挂在城门口,张贴出黄榜,上面写着:“苏秦是个大内奸,死有余辜.齐王一直想杀了他,却没想到什么好的办法.今幸有义士为民除害,大快人心.齐王下旨重赏,奖励黄金千两,请义士来领赏.”

此榜一出,果然有人上了钩.竟有四人前来领赏,而且他们都一口咬定:苏秦是自己杀的.

于是士兵把他们“请”到齐王跟前.齐王见到他们四个人,恨得咬牙切齿.可他还是煞有介事地问:“这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怎么个分法?”

这四个人不知道中了计,还高兴得立即回答说:“这好办,1000÷4=250,每人二百五.”

齐王一听他们还乐滋滋地想着赏金,拍案大怒:“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

这四个人就成了替死鬼被杀了.而真正的刺客,据说是秦国派来的杀手,早就逃回秦国去了.

从此民间便留下了二百五的说法,人们常用它来形容傻瓜、笨蛋.

三:从“无商不尖”到“无商不奸”。

    “无商不奸”是后人杜撰的,原意为“无商不尖”。“无商不奸”之说最盛之时,应在国民革命,特别军阀混战之时,到处听到有严惩不法奸商,封铺查店的,而在民间历史悠久的说法应为“无商不尖”。

   “无商不尖”,出典为旧时买米以升斗作量器,故有“升斗小民”之说。卖家在量米时会以一把红木戒尺之类削平升斗内隆起的米,以保证分量准足。标准分量,银货两贷成交之后,商家会另外在米筐里再氽点米加在米斗上,如是已抹平的米表面便会鼓成一撮“尖头”。量好米再加点添点,已成习俗,即但凡做生意,总给客人一点添头。这是老派生意人一种生意噱头,尽管明知羊毛出在羊身上,但人总有贪小心理,我们热衷了讨价还价,其实也出于此心理。这一小撮“添头”,很让客人受用,故有“无商不尖”之说。

    “无商不尖”不止体现在买米,旧时去布庄扯布,“足尺放三”、“加三放尺”;拷油拷酒都有点添头;十里洋场上海的商家也奉守“无商不尖”的金科玉律,王家沙吃客小笼馒头免费送蛋皮丝开洋清汤,“老大昌”称糖果奉送两根品牌三色棒头糖。叔父回忆当年圣约翰大学后门一溜都是那种五角一客的罗宋大餐馆,货真价实的牛肉浓汤一客用一只小钢精锅盛得满满的,面包尽吃不动气,或者老板体谅大学生胃口好,这一“尖”招来生意红火。

    现代生意之道再加传统经营之道并举,就是成功之道。后来的电话订货、送货上门、免费维修、包退包换……都由“无商不尖”派生而来。

    现今改革开放,“无商不尖”又回来了,连出租车也不是你上一车就急吼吼开码表,而是送你一码;就餐送水果甜品,还有送饮料冰淇淋的;买顶房送阁楼,买楼送车位。当然,“无商不尖”,“尖”得要有诚意,要有质量,如有的餐馆将烂渣渣的切得比云片糕还薄的西瓜作“添头”,那是糊弄客人,弄巧成拙,自砸招牌。

    我也有点相信“无商不奸”是“无商不尖”的讹传或读白了或是后来的新词语。中国传统,做生意都为作坊式的家族经营,从来笃信“和气生财”“童叟无欺”,做的都是周边街坊邻里熟客生意,古时没有传媒广告,商家的品行全在客人一张嘴上,故一个商字,商的形象立在出入客人的口上,所谓“有口皆碑”。再讲,开出一个店面不容易,谁都想将生意长长久久做下去。从前老法作保,一定要有家商铺作保,为一种声誉保证,不会突然人间蒸发。因此,除非是存心不想做生意,否则,何故以次充好,短斤缺两,欺人诈人,作奸多端自砸招牌?那明摆着是“作死”。因此,“无商不奸”此话极不科学。江湖上卖人肉馒头做假药假酒或者有,但不至于“无商不奸”一棍打死一船人。
    “无商不尖”,就很有科学性也有史实根据。撇开史学研究,我个人希望欣逢盛世,但愿“无商不奸”从我们字典中消失,“无商不尖”,笑傲商界。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的帖子: 知识 文学 
2008-08-27 12:56
快速回复:或许,你从没注意过这些。路过的朋友,这些你知道吗?
数据加载中...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编程中国 | 清除Cookies | TOP | 手机版

编程中国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Discuz, Processed in 0.013918 second(s), 8 queries.
Copyright©2004-2024, BC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